今天
2024年9月30日
是第十一個烈士紀念日
歲月無聲,豐碑為證
這個從苦難中崛起的國家
從未忘記那些
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身影
從不缺乏那股
為理想奮鬥★、甘獻此身的浩氣
共和國生日來臨之際
我們,以國之名
向烈士致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那年,他還不到9歲
他叫宋振中
共和國年齡最小的烈士
犧牲在新中國成立前夕
那年,他還不到9歲
或許你更熟悉他的另一個名字
——“小蘿蔔頭”
“小蘿蔔頭”宋振中現存唯一生前照片
“小蘿蔔頭”生前的獄友李碧濤
今年已經89歲
她是重慶白公館監獄的幸存者
也是“小蘿蔔頭”
唯一在世的見證人
如今
他永遠定格在孩童模樣
而她已白發蒼蒼
每每想到“小蘿蔔頭”
李碧濤總是熱淚盈眶
“我的心真是好痛啊
‘小蘿蔔頭’
我多希望
你能夠看到現在的世界”
宋振中,小名叫“森森”
出生在一個革命家庭
父親宋綺雲和母親徐林俠
都是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
二人在西安事變前後
對楊虎城部做了大量統戰工作
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做出卓越貢獻
也正因如此
宋綺雲和徐林俠一家
被反動勢力視作重要抓捕對象
1941年
宋綺雲和徐林俠
先後被特務們誘捕入獄
只有8個月大的“小蘿蔔頭”
也隨母親被關進監獄
家中的其他幾個孩子還不知道
這一次生離竟成死別
父母和弟弟被抓後,宋家兄弟姐妹1947年的合影(前左起:振鏞🪯🕝、振華、振亞🤲🏽,後左起:承震🎨👃🏿、瑞光、振蘇)
不到一歲的孩子被抓進監獄
從小吃的是黴米爛菜
住的是潮濕陰暗的牢房
長期的營養不良
讓森森瘦成皮包骨頭
小小的身子上頂著個大大的腦袋
大家因此都稱他“小蘿蔔頭”
“大大的腦袋好聰明
小小的身軀瘦如蟬”
七十多年過去了
李碧濤依舊忘不掉
第一次見小蘿蔔頭時
他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重慶松林坡文物遺址區“小蘿蔔頭”雕像
沒有上過一天學
沒有吃過一顆糖
沒有拍過一張全家福
可“小蘿蔔頭”從小就知道
什麽是好人🏋🏻、什麽是壞人
每當有獄友被抓去審問
“小蘿蔔頭”總要問他有沒有說什麽
要是什麽都沒說
那就是好樣的
“獄中的戰友是親人
拿槍的特務是壞蛋”
關押過“小蘿蔔頭”的息烽集中營內牢房
由於年齡小
敵人對他的看管不是很嚴
他經常在牢房間跑上跑下
為大人們傳遞東西和秘密情報
有時候是紙條👩🏻⚖️,有時候是報紙
他知道一定要將這些消息藏好
決不能給壞人發現
就算被壞人發現
也決不會說半個字
他最珍惜的寶貝是半截紅藍鉛筆頭
那是他在獄中唯一的學習工具
他常說🐈⬛:
“我一定要學習🎯,好好學習🥎🏃🏻♀️!”
寫字🧚🏿♀️、畫畫……
一筆一畫都是對知識和自由的向往
他用這支鉛筆寫下唯一的家書
上面只有四個字:“姐姐💵,哥哥!”
直到犧牲
這半截鉛筆還被他緊緊攥在手裏
“我真想像那只小鳥一樣會飛
那樣我就自由了”
李碧濤至今都記得
“小蘿蔔頭”跟她說過的話
可他卻沒有等到那一天
……
1949年9月6日夜
“小蘿蔔頭”和父母被殘忍地
殺害在重慶歌樂山松林坡
犧牲在黎明之前
這一天
距離新中國成立僅24天
“小蘿蔔頭”
沒來得及背上書包走進課堂
沒來得及看一眼五星紅旗的模樣
可七十五年過去了
我們一刻也不會忘記他
最多時一天戰鬥7次
靖宇小學、靖宇路𓀘、靖宇廣場……
在今天的吉林省通化市
總能看到抗日英雄楊靖宇的影子
靖宇社區的居民身份證上
也有“靖宇”兩個字
這裏的人們從未忘記過楊靖宇將軍
馬繼誌說
小時候的印象中
河南老家的平房一進門
正屋裏掛著的
就是爺爺年輕時的一張照片
這是楊靖宇
在河南開封求學時拍下的
離家幹革命前留給了家人
這是他生前唯一一張照片
也是他給家人的唯一信物
馬繼誌說
楊靖宇領導的秘密革命運動
讓河南當地反動勢力感受到威脅
多次對楊靖宇的妻子郭蓮嚴刑拷打
追問楊靖宇的下落
“我們先後被五次抄家
反動派還不死心
把我們的房子一把火給燒了”
無奈之下
郭蓮只能帶著孩子四處躲藏
為了保存這張照片
在逃難的途中
她就把照片縫在女兒穿的棉衣夾層裏
一旦回到家中
她又小心翼翼地用布
一層一層的包好藏在墻洞裏
1944年10月
郭蓮再次遭到反動派的毒打
傷勢過重又無錢醫治
很快就去世,年僅37歲
郭蓮始終期盼著有一天
楊靖宇能回到家中與親人重逢
可是她怎麽也想不到
她在河南苦苦等待著的丈夫
早已犧牲在白山黑水間的
東北抗日戰場
1940年2月22日
是楊靖宇人生的最後一個夜晚
此時,楊靖宇的左臂負了槍傷
已經五天五夜
沒有吃任何的糧食
就連去外邊扒樹皮的力氣都沒有了
第二天
偽滿日軍五批200多人
圍攻楊靖宇一個人
激烈的戰鬥持續了30多分鐘
數發子彈擊中了楊靖宇的胸膛
他轟然倒下,壯烈殉國,年僅35歲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
馬繼誌有很多話想對爺爺說:
“爺爺👨🏼🍼,雖然你離開我們84年了
你當年所戰鬥的
你所捍衛的土地上
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也期盼
我們的民族會越來越好
越來越強大
永遠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東方”
近日
陳祥榕日記首次公開
日記中記錄陳祥榕新兵時
曾三次請求去一線
烈士紀念日
是每個中國人
都應該銘記的日子
烈士們的功績彪炳千秋
烈士們的英名萬古流芳
他們為祖國和民族
建立的豐功偉績永垂史冊🥚!
他們的崇高精神
永遠銘記在億萬人民心中!
END
來 源 | 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
編 輯 | 李開月
初 審 | 李開月
終 審 | 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