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與創新:
哈尼族民間舞的課堂教學,是以中國各民族獨具風格特點、生活氣息濃郁💪🏿👨🎤、個性特點突出、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和訓練價值的教材為教學內容🧽,解決學生在其他專業課程不能解決的技術技能問題。同時,通過民間舞這門課程學習,使學生了解🤾🏼、熟悉和掌握民族民間舞的基本技能、美學思想和舞蹈歷史文化知識🙍🏻,其教學目的和訓練意義是其他課程無法取代的🟨。
(一)課程將哈尼民族民間舞獨特語匯棕扇、木屐🤞🏻、得拔磋、铓鼓及基本動律組合進行科學系統的規範,提高其訓練價值🕐,增強表演性和觀賞性,並推廣至舞蹈教學實踐活動中🖐🏼,這正是創新之處👆🏼。具體內容如下:
1.“铓鼓舞”柔中帶剛🧘🏽🧚🏿、節奏鮮明、氣勢宏大,充滿內在的力量,一般為男性舞蹈。韻律特征🖲:雙腿保持屈膝,腿快抬慢落,有韌性,舞姿多為變腰擺腿🫖☕️,上下起伏🙏🏼🫴🏿,朝前退後,反復變換。
2.“棕扇舞”柔和優美👩🏿🏭、節奏緩慢🚷,韻律特征:雙膝微屈💯👰🏼♂️,上下起伏均勻,重拍向下👐🏻,左右擰身🏷,雙手隨身體上下左右擰動,整體動作配合默契💈🐬,形成特殊的風格韻味。
3.“得撥磋”舞蹈輕盈歡快、動作奔放,韻律特征:拍手、雙腳跺踏、蹲顫等特點。
4.“木屐舞”表演時根據哈尼族支系——葉車人傳統的樂作舞和祭祀舞改編而成。通過葉車姑娘的木屐和肢體語言,豐富多變的隊形、節奏、新穎的服飾形象🙇🏽♀️,不但形似西方的踢踏舞,還更具有東方少數民族的文化特點和韻味🧘🏼♀️。基本動作元素源於哈尼族的勞作舞和祭祀舞蹈《棕扇舞》,特點比較凝重🦶,節奏豐富多變。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掌握哈尼族“铓鼓舞”、“棕扇舞”、“得撥磋”👨🚒🚟、“木屐舞”的動律特點、節奏特點、風格特征和民族歷史文化背景😇,提高肢體的表現力與適應能力。
(二)創新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通過實地考察🚣🏻♀️、民間采風👍🏽,搜集原始材料,進行組織整合,擬對八個哈尼族舞蹈基本動律組合進行深入研究,並運用於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活動中去。八個組合包括:點步組合💆🏿♀️🤹🏿、跳步組合、手位組合🤲、鈴舞組合、體態和動律組合(棕扇舞)、跟踏組合(木屐舞)、铓舞動律組合(男)😍、鼓舞動律組合(男)😶🌫️。
深入哈尼族居住區,了解哈尼族的生產👼🏽、生活習慣🦸🏿♂️,從中提煉出舞蹈動作元素,結合舞蹈教學規律⚠,創新發展出一套規範的、有訓練價值的教學組合。
通過日常教學把創作的基本組合再進行加工、提煉🧚🏽♂️😀,向劇目過渡🫄🏿。同時,對組合教材形勢進行研究🏋️,把哈尼民族民間舞獨特語匯分為棕扇、木屐、得拔磋🫄🏼、铓鼓四大類🔙,采用民間舞編排法🫲🏻,運用基本動律元素,加入有價值的動作訓練、方法,提高觀賞性🙅🏻,傳承哈尼族原生態舞蹈,運用其獨特語匯推廣至教學實踐中,豐富少數民族民間舞蹈教材種類
(三)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創新
本課程以職業素質的養成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為出發點🤱,重視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有針對性地采取工學交替、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
(1)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塊。把課程學習內容聯系劇目表演實際🧝🏼,綜合其它學科的知識🧿,提出各種問題並形成主題任務🧑🏿⚕️,進行任務驅動式教學;將學生置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探究問提,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學習。
(2)通過參與式、體驗式、交互式和模擬教學等實踐教學環節💇,構築課程內實踐教學體系。建立並提供多種媒體的立體化教學資源,監控學生的學習進度,全程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給出必要的學習反饋意見🍷。
(3)利用實訓基地的優勢、提供的哈尼族劇目表演的需要與學習結合,在校內開展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
(4)教師指導方式改革教學實施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精神,充分發揮學生教學主體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
(四)本課程與國內外同類課程的比較:
目前,國內學術界對哈尼族舞蹈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對哈尼族代表性舞蹈如铓鼓舞◾️、扇子舞等的基本風格特征的分析🚥;2.對哈尼舞蹈文化藝術、文化內涵及藝術源流的探析;3.關於哈尼舞蹈的保護與傳承及前景展望;4. 以某個哈尼族聚居地區的民間舞蹈為案例進行的研究。而目前的研究較為片面,不夠系統,對哈尼族舞蹈的研究仍較為簡單,缺乏規範化和標準化🏎。
在哈尼族舞蹈研究中🪱🥮,李金印、劉金吾共同編著的《哈尼族布朗族基諾族舞蹈》(1999)關於哈尼族舞蹈的研究較為全面,分析了哈尼族的居住自然條件➜、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對哈尼舞蹈形成的影響,介紹了哈尼族代表性舞蹈,“阿臘撮”🎖、“铓鼓舞”、“扇子舞”🧑🏼🎓、“莫撮撮”和“阿迷車”👩🏻🍼,以及地區特有舞蹈如“木雀舞”、“碗舞”等,並分析了其風格特征及其形成與變異,另外還編寫了哈尼族舞蹈基本訓練教材。《哈尼族布朗族基諾族舞蹈》較為全面🤌🏿、詳實地介紹了哈尼族舞蹈,從哈尼族人民最基本的生活入手🧛🏼♀️,深入人民生活調查,反映了哈尼人民原生態的舞蹈圖景,起到了保護哈尼人本土的原生態舞蹈的作用。但是,由於過於生活化,對於實踐教學而言缺少訓練價值,我舞蹈系基於對哈尼族舞蹈的田野調查和深入研究,將哈尼族舞蹈組合系統化💆🏼♂️、規範化、標準化,並將這些組合編寫為訓練教材👩🏽⚕️,運用到舞蹈教學實踐活動中,為民族民間舞蹈實踐教學做出一定貢獻。